网瘾电击疗法

网瘾电击疗法,电击治网瘾使这里突然成为舆论焦点,杨永信在摆满了花花草草的桌面上,腾出一块地方放网戒情况汇报的文稿。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网瘾电击疗法

网瘾电击疗法1

中新网2009年7月13日电今天,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对近期各地出现的“网瘾电击疗法”做出暂不宜应用于临床的研究结论,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

针对近来,广受社会关注的“醒脑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就该诊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卫生部要求各地根据专家讨论意见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停止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网瘾电击疗法
  

网瘾电击疗法摔了一跤

编者按:“网瘾”目前在中国尚无明确界定,但市场上的网瘾疗法早已鱼目混珠。其中山东戒网瘾专家杨永信提出的电击疗法,自面世以来就遭到舆论质疑,直至最近被卫生部叫停。

杨永信介绍电击治疗网瘾疗法称,使用有1至5毫安的微弱电流对网瘾孩子进行电击,对身体无伤害,至今已治愈3000例,成功率近100%。专家们认为,电疗治标不治本,且这种做法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违法。

国家卫生部一锤定音:电击疗法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网瘾孩子怎么办?何等医院才能收治?如此之下,家长们仍病急乱投医,下一个“科学疗法”仍有可能“应运而生”。

治标不治本用十分痛苦的感受来惩罚‘上瘾’的孩子,这手法绝对不可取。电疗或许可以暂时起作用,但治标不治本,长期的作用目前很难出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王相兰博士) 会出现不良后果如果一个正常人服用了杨永信提供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是否会出现不适或者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北京回龙观医院酒依赖病房主任孙洪强)目前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也就不存在适应症,将其收治进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精神疾病来治疗是有问题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

还需心理咨询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或困惑一般是通过指导、建议或帮助的方式。光有精神卫生执业医师证是不够的,还要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培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吕医生)

侵犯未成人人权

电疗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二次伤害。孩子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怎样保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

网瘾孩子将在被称为“集中营”的`网戒中心接受数月治疗,一般都有家长陪伴。除了接受电疗外,还要吃药,开会,锻炼,全封闭式管理。有接受过电击治疗的孩子明确表示,感觉犹如“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疼痛难忍。还有患者形容网戒中心“和传销一样”,如同地狱。

家长:电疗最优别无选择

接受电击疗法的网瘾孩子的家长成为了杨永信的忠实拥趸,他们认为外界将网戒中心说成“电休克”、“集中营”完全是污蔑。一名家长控诉一些媒体及一名前来暗访的记者素质低、居心叵测,甚至有家长自愿捐出1000元钱提供通讯费,向媒体表达他们的不满。

网瘾电击疗法2

网络不是罪魁祸首

现在,接触网络的青少年群体范围越来越大,年龄层也越来越低。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网络越来越发达,让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机会越来越大,才造成了现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但是,北京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病区主任林涛却表示,网络的发展并不是罪魁祸首,孩子生活中的其他因素也应负责。

网瘾电击疗法 第2张
  

林涛主任说,网络是媒体高速发展的结果,尽管网络中的确有不良内容,但总体而言,网络对于青少年扩展视野、增加知识以及心理的发展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家长不必一口认定网络对于青少年就等于毒药,谈‘网’色变,似乎青少年一上网就等于服毒一样。相反,如果能恰当地利用网络,就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因此,网络有它自己的优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自控能力有时不尽如人意,当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网络世界比现实世界更能吸引他们的时候,难免会沉迷于网络的泥潭。

网络成瘾原因何在

除了不要单把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都归咎为网络发达外,还要找出孩子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林涛主任表示,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复杂,很难用单一因素进行解释。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望获得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渴望被认可。当心理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得满足时,他们会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进行代偿,例如逃学、打架、旷课,当然,也可能通过上网。

因此,当青少年出现了问题行为,老师和家长不应单纯从行为层面评判他们,而应从心理层面去关注和关爱他们,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另外,在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中,经常会看到带有厮杀和血腥场面的游戏备受青睐。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愤怒会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世界里得以表达。攻击的张力会在表达中得以瞬间宣泄,这种快感会令他们留恋。其实,攻击能量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人皆有之,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它。积极的方式是将攻击能量升华为建设性的能量,促进人的发展和走向成功。

大家熟悉的升华的例子很多,比如,将妒忌转化为斗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是一味的宣泄,那是一种对内在能量的浪费,甚至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非常重要。

网瘾应该如何戒除

林涛主任认为,网瘾是一种从现实世界退回到虚拟世界的行为,因为它不具备社会适应性,因而是有问题的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除了从网瘾这个有问题的行为入手外,一定要关注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从现实世界退回到了虚拟世界。这里面的原因因人而异。

例如:学习不好的孩子在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中受挫,可能通过网络游戏的胜出获得替代性满足;被情感忽略的孩子可能通过上网聊天获得情感上的补偿;压抑攻击性的孩子可能通过网络上的杀戮获得宣泄的`快感等等。原因很多,具体到每个成瘾的青少年应当具体分析。

林涛主任建议,要改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行为,除了从行为上进行调控外,还应该从其它可能导致网瘾的原因入手,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性干预。

晨报记者 石玮

14.8%未成年网民

沉迷网络

2009年,我国将精神卫生宣传的重点确定为关注青少年健康上网,主题是使用网络应有度,科学合理才健康。我国今年将精神卫生宣传的重点确定为关注青少年健康上网,而由中国科协和卫生部主办的心的和谐青少年健康上网科普宣传活动也早在北京启动。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9000万网民中有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未成年网民中有14.8%沉迷于网络。为了倡导青少年掌握健康的上网知识和技能,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互联网,在5月启动的心的和谐青少年健康上网科普宣传活动中,中国科协将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推出一项信息时代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

对北京、广东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万名大、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科普调查,最终的科普调查结果将于今年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公开向社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