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语录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语录1

1、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5、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道不同,不相为谋。

17、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3、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2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7、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0、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孔子的语录2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子曰:"有教无类。"

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7、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君子成人之美。

13、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21、"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2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7、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2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9、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3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1、先劳苦而後得功,此所以为仁。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4、父母,唯其疾之忧。

35、有教无类。

36、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8、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3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42、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4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4、德不孤,必有邻。

4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47、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48、不学礼,无以立。

4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0、敏而勤学,不耻下问。

孔子的语录3

1. 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不要强求别人)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不要不懂装懂的谦虚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吸人之长处,还要鉴人之短告诫自己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文中强调当别人误会或错解自己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句相类似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现实生活中,先知为师,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 千里朋友来相会,请用孔子的话形容一下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 只有每天从多方面来反省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孔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 文中强调当自己不能透彻理解或不会表达意思时,决不教人的句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 文中提倡人应该有美德的句子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3. 强调做人要坚守气节的句子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 文中提醒人们对朋友应该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5. 文中强调人要有责任心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 文中提出健康的理念的句子是: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17. 文中提出正确的钱财欲望的句子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8.人要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句子是: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9. 文中倡导自然常态观念,提倡亲近大自然的句子: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的语录4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0、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2、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4、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3、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孔子的语录5

1、《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来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受,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与表达的生动传神、韵致的含蓄隽永而受到推崇。

2、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论语》八则读后感受是:

4、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5、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7、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9、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2、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13、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第五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的变化影响了语言的发展,社会上存在大量名实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就突显出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7、第一则: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18、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孔子的语录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语录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 :“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

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不迁怒,不贰过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孔子名句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孔子名句

·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语录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 不学礼,无以立。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名句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则匆惮改。 —— 孔子名句

· 不迁怒,不二过。

·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语录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名句 ·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礼之用,和为贵。

·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孔子名句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孔子名言

· 有教无类。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孔子名句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孔子语录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 孔子语录

·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孔子名句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的语录7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3、当仁不让于师。

1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微子)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的语录8

今天,我开始背诵古诗文,每背一篇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在博客里。今天我背诵的是《孔子语录》。文章只有6句话,却每句都有一个道理在里面。

温故而知新,保持谦和的心态,即学习又要思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善从之,不善改之……这些道理好象很深奥,但又和我们国小生密切相关。

“按时温习,共同讨论,保持谦和”这应该是和我们最贴切的话了。老师为什么要提醒我们:“这个知识会了吗?回家多看一看。”?因为我们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但老师总不能什么都提醒你,更多需要你自己去提醒自己:“这个知识我会了吗?要不要再看一看?”有时复习却是很枯燥,但是在老师问问题时,在考试时,你复习到别人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从而得到的表扬、高分是不是令人愉快?不要把学习看作负担,想想结果,还是很令人喜悦的。记不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记不记得课间时总会有几个同学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重要的,但是共同学习也是必要的。有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解开,通过别人一点拨,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天在老师留完作业后有同学给你打电话,请教你一些题。这说明你在班上应该成绩不错了。但是这时你一定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他相信你才打电话找你问作业,切莫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再说,你能讲得明白说明你把这个知识弄懂了。听的同学会了,你也检查了自己一次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这个道理连起来便是:先自己复习老师讲的,然后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就和同学讨论。等同学来问自己时就在检查自己会了没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一定都记得这句话,但是他后边也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可不能干什么都和别人学,学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真正对自己有好处。有时老师批评一个同学做错了事,他会很不服气的说:“XXX也做了,我才做的。”这是我便想起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想想,他做的事是对是不对,他做了有什么后果,我做了又有什么后果,才决定是学还是不学,这样不就好了吗。比如有人在教室里踢球,你想:他踢球会撞到人,会被老师批评,我做了也会被批评,还是不在教室踢球了。这样又可以免了老师一顿骂。

我认为这则《孔子语录》对我们很有帮助,有空你也来读读。

孔子的语录9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语录10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3、第二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每天庸庸碌碌,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6、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7、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孔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0、时间过得真快啊,眼看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咯,在我们欢庆欢呼过后,大学联考又要来临了!于是乎我忍不住感慨一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慨完之后我又感叹这个句子是多么的华丽,可恨的是它被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先用掉了!哼哼!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2、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3、後之人不及孔子顔子逺矣,而常嘆仕宦不達,何愚之甚。

14、(作者简介生于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6、解释孔子从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8、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2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3、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4、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2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26、孔子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27、春秋战国时期,是“王道”向“霸道”转变的时期,此时的“想象力”已经开始显露出专业化的趋势。“老庄”这样一些具有高度想象力的世外高人,已经完全脱离国家权力体系。只有孔子试图介入权力体系,但他以放弃“想象力”为代价(他的语录干巴巴的,都是一些老人的经验之谈,一点想象力也没有)。——张柠

2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31、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3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曾说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资产。

34、益者友,损者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6、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8、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名句

4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41、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子

4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4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44、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

4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46、孔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4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49、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5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

孔子的语录11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9、放于利而行,多怨。

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过,则匆惮改。

18、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2、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3、巧言乱德。

2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9、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3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听其言而观其行。

42、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3、不学礼,无以立。

44、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5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4、礼之用,和为贵。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6、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5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1、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6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6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6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的语录12

既然有教无类,那么学生的层次肯定有诸多差异,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教育不是买菜,要挑挑拣拣,而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蒙。

一个孩子孝顺仁厚,诚恳诚信,爱护别人,做到这些才能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每个人其实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所以才变得不同。

老师为人师表,往往有更多的道德要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坚守正道,才能火尽薪传,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和文明传承下去。

春秋时期阳虎弄权,孔子对这个人很不感冒。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如果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就比较难了。

朽木不可雕也。--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出自:孔子《论语》

第三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个人学习并且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无论贫富地位职业智愚都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论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孔子《论语》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一个人交往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学生努力钻研,陷入困境的时候,老师再出手帮他,才能事半功倍。

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

学以致用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平民教育家。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真正好学的人,不会在意饮食起居,而是努力做事,谨慎说话,有错误就尽快改正。

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孔子《论语》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学习和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足够的能力诲人不倦。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让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早上明白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智慧人生。

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放弃大富大贵的想法,淡泊名利,授业传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有学识的人不如喜欢求学的人,求学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资质,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孔子自己周游列国,曾被敌人围困。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教育不是一个谋利的行业,教师也不是一个可以大富大贵的职业。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表现在《论语·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句。此句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孔子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创立了非常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许多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吸收。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面对学生,也是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

人品永远大于能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一个顽童问:“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现在很多偏科的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因材施教”的程度还不够。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乱军之中,几乎饿死,孔子却也不远改变他的志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所以只要肯用心教育,那么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颜回对饮食起居不甚在意,每天学习耕作乐在其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

孔子没办法,只能去回礼,却特意挑了一个他不在家的日子,避开和阳虎的交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安贫乐道

好的老师,都懂得教学相长,好的老师一般都是饱学之士。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小时前·文化领域创作者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是《论语》中孔子的核心思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讲学,见前面有两个顽童坐在路中间顽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这两个顽童快让路,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要事在身,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君子修省,不和品行不佳的人一起共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中国历史上地位极高。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要限制他太过刚勇。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只是知道却不行动,那么就等于不知道。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不担心,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另一个顽童接口说:“那你这个老先生一定有套本事和才学了?”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学习不仅要思考,还要懂得应用,只有学会了应用实践,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明白真正懂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孔子说:“人不但要学习,而且对于学的东西还要经常地温习,如此掌握之后,心里不是很高兴么?自己的学问长进了,有来自远方的朋友来向自己请教,自己心里不是很快活么?别人不了解自己的学问,自己并不恼怒,德行修养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不也就可以称得起君子了么?

孔子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佳作,比如以下几句:

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一个人只有不甚在意外在的浮华,才能专注内心的安宁。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不许学生沉溺游戏,自己首先不能带头打游戏。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培养那些知行合一的人,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人。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论语》

《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力再强,人品不好也是没用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说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孔子《中庸》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教导我们:

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子曰:“有教无类。”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寓教于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本分,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留下许多经典句子,

好的老师都懂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所以真正的教育要注意时机和方法,不能一味“填鸭式”“满堂灌”。

不管你是谁,只要有一条干肉拜师,我都会收他做弟子,努力教诲他。

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卫灵公》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孔子认为: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激励他勇敢去做;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要求学生多读书,自己必然先要多读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一个人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要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授人以渔,才能举一反三。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子说:“满口说的都是讨人喜欢的话,满脸都是逗人喜爱的神色,这样的人其实缺少仁德。”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一个人想要为师,必然要树起老师的榜样。

但是阳虎却屡次来拜访孔子,甚至有一次扔下礼物就跑了。

孔子一生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三次拜访老子请教,反复研读《易经》,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破了很多次。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孔子的语录13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9、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寝不尸,居不容。

14、过犹不及。

15、克己复礼,为仁。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9、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刚、毅、木讷,近仁。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5、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9、见得思义。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4、巧言令色,鲜矣仁!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0、朝闻道,夕死可矣。

4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语录14

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3、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14、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8、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与友携手同行,不亦有缘乎?有信自手机来,不亦温馨乎?短信至而朋友不回,不亦悲哉乎?孔子诞辰日,祝你:不亦乐乎!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2、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5、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

26、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2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2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1、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37、道不同,不相为谋。

3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0、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4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4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6、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的语录15

1、“有教无类”——“我教你做人的时候不管你是谁”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打的谁都别想动”

3、“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里吧”

4、“君子不器”——“真正的战士是不屑于用武器杀死对方的”

5、“吾未见刚者”——“我还从没有见到过身体刚强到我打不坏的”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上门来陪练,岂能不开心”

7、“朝闻道,夕可死矣”——“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8、“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会礼仪来尊重我,我就打到你无法站立”

9、“见贤思齐焉”——“见到自己的72贤人,想起以前暴打齐国国君的往事”

10、“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动手就需要下重手,否则无法树立威信”

11、“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想说话,使用怪力把提问的人打到神志不清”

12、“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已经被我打的没有以后了”

1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只要其中有一个我,战力相当于一个师!”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需要经常活动活动,即使是打同一人,也能每次有新的体会,能够一个人当一个师用”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学我的武功不学我的思想就会迷惘,你学我的思想不学我的武功就会被人打死”

1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个人才配让我站起来打,要是四十个人,我冲上去打一点也不犹豫,要是五十个人,会被我打得以为他们遇到了他们的天命,要六十个人在我耳边说好话,才能让我消气,要是七十个人围攻我,我就能随心所欲的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