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看看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1

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在第八个中国记者节前,《健康周刊》与青海省心理咨询中心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青海日报、青海电视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西宁电视台、西海商报和西海都市报的50位一线记者和编辑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20、45%的人存在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等情绪问题,省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师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或缓解方法。

多方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刘桂兰主任医师和韩国玲副主任医师根据媒体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选择了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三张量表,分别从被调查者的睡眠质量、情绪状况和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三方面着手,制作了《媒体工作者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10月20日起,记者将50份问卷调查表陆续送至青海日报、青海电视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西宁电视台、西海商报以及西海都市报。11月2日,在各单位办公室帮助下,收回了46份,通过省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后,确定有效问卷为44份(另外两份由于未完成答卷而无效)。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一半以上是工龄10年以下的年轻人。平均年龄33、43岁,男性24人(54、5%),女性20人(45、5%);工作岗位分别为:编辑9人(20、5%)、记者30人(68、2%)、主持人5人(11、4%);工作年限分3档,10年以下的22人(50、0%)、10年至19年的17人(38、6%)、20年以上的5人(11、4%)。

调查结果一:有中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20、45%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问卷的人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占20、45%,与全国常模组的比较中发现,强迫、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因子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组。

心理专家分析,强迫因子居高的原因,主要和工作性质有关。媒体工作者每天都要向大众传递真实、准确、及时的新闻信息,从业者的职业要求决定了从业者必须高度负责;媒体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很严格,如果出现严重的失误,会让整个团队受到影响,因此,反复检查,不断置疑使从业者的心理压力加大。

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是职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表现得强烈与否,和个人对消极情绪的疏导、排解能力有关。

人际敏感问题,换言之,就是媒体工作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稳定性较弱。媒体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独立性大于合作性,而且在同一单位,很少有两个人的工作范围是相同的,无论记者还是编辑。工作内容的相对独立,使合作的机会减少,而这种现象对个人的发展是不利的。

调查结果二:34、1%的人睡眠质量差

问卷调查中,34、1%的被调查者睡眠质量好,31、8%的人一般,34、1%的人睡眠质量差。而对睡眠时间的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相对集中。有43、2%的人入睡困难、40、9%的人日间功能障碍、34、1%的人自感睡眠质量较差、18、2%的人有睡眠障碍。

调查中,一部分睡眠障碍的人,对待睡眠有这样一些错误的认识:每天晚上必须睡足8小时以上;试图控制睡眠,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进而引起对睡眠的恐惧和紧张,导致失眠。

有一位被调查者这样说:“我每天晚上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觉得很瞌睡,但是洗漱完毕,就睡意全无,只能在床上翻腾。”心理专家建议,不妨改变洗漱的时间,比如在晚饭后先洗漱,再看电视,有了睡意直接上床睡觉,则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对于睡眠时间的需求,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一部分人被称为短睡眠者,他们晚间睡眠时间平均4小时左右,但他们白天的工作效率与其他人没差别,这些人是不需要治疗的。因此,每个人不必计较每天晚上睡多少小时,只要感到白天精力充沛就行了。

调查结果三:选择消极应对的平均分低于一般人群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前12项为积极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而后8项为消极应对方式,心理专家在将这两组数据与一般人群情况做比较时发现,媒体工作者积极应对平均分为1、72,与一般人群的1、78比较无差异;消极应对平均分为1、07,与一般人群的1、59相比低于一般人群。

心理专家分析,媒体工作者之所以没有选择“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依靠别人解决问题”“接受现实,因为没有其他办法”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等消极应对方法,这与媒体工作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一定关系。

应对心理问题自我调节最有效

《媒体工作者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中显现的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是能够缓解和解决的。心理专家认为,影响我们心理健康导致异常心理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等,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舒缓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是保有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采访遭拒绝怎么办

记者在工作中,难免遇到采访对象的拒绝,遭遇拒绝时的确很难堪,心理专家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解决办法。

首先,要适度转移注意力。当遭到拒绝并确定采访不能继续进行时,先把采访的事情放一放,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做自己得心应手并能容易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玩一玩益智类的小游戏,或者打一场篮球,出一身汗,之后再冲个热水澡,挫折感很快从你身边走开。

接着,在心态平和后,应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被拒绝的症结,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当然,如果采访对象就是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就要考虑采访转换角度,另行选择采访对象。

长期熬夜怎么养心

媒体工作者中不少人需要加班赶稿子,熬夜在所难免。从业者应该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不得不熬夜时,就要求助各种有益心理健康的食品。多补充B族维生素含量多的.食品,比喝咖啡、酒更有效。吃深绿色叶菜类及豆类植物,肝脏、鱼、红肉、牛奶、乳酪中都能得到B族维生素。它们不仅参与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保护神经组织细胞,对安定神经、舒缓焦虑紧张也有益。

改善人际交往敏感的方法

媒体工作者在人际交往方面,先应该做到豁达和宽容。如果与同事之间出现了小问题,应该主动与人交流,彼此推心置腹,很多“原以为”就能释然,能让芥蒂自然消失。

淡泊名利也是改善人际交往敏感的好办法。一个人的快乐,并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不必订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不计较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多多少,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足以。

建立积极的处世观

有些记者,由于工作关系看到和听到的负面之事较多,时间久了,不免消极。心理专家告诉大家,放松心情可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改变生活,而变更心境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眼光有所不同。事物带给我们的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一切事物影响人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心态。遇到负面之事,不应该在心里将它放大,更不能把这种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之外。

劳逸结合,寻求工作以外的乐趣是拥有健康心理的良方。

短期旅游、爬山、运动,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能够开阔视野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唱歌,聊天逛街,也是消除心理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

《媒体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内容说明: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
  

(一)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从上床到入睡需要多长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以及因去厕所次数多、易醒、入睡困难等原因引起睡眠质量低。

(二)症状自评的内容有90项,分“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个等级。内容涉及近1周内的一些生活中细节,如头痛、神经过敏、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对异性的兴趣减退、对旁人责备求全、忘记性大、容易烦恼和激动、发抖、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胃口不好、容易哭泣、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吃得太多、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感到自己有罪、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等。

(三)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当经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时可能采取得态度和做法为测试内容,有“不采取”“偶尔采取”“有时采取”“经常采取”4个选项。前12项为积极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如“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解脱”“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后8项为消极应对方式,有“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依靠别人解决问题”“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等等。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2

如何调节心理健康呢

1、保持乐观的情绪。要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工作上不断创造,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在乐观地正视失败和积极的探索成功中得到证明和体验。这是关于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重中之重。

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关于心理健康保健不得不提到如何处理不良情绪的问题。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3、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这也是一条关于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妙计。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 第2张
  

4、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5、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还有很多,不过从整体上来讲,还是在于心态调整和处事风格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