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巨星介绍 摇滚校园介绍顽强的D:终极大师之作介绍神秘列车介绍音乐救赎者介绍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介绍天鹅绒金矿介绍给我庇护介绍席德与南茜介绍大门介绍最后的日子介绍控制介绍飞越美人谷介绍迷墙介绍魅影

《摇滚巨星》由马克·沃尔伯格、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故事讲述SteelDragon(钢龙)乐队的狂热迷弟克里斯组建了一支翻唱乐队,在当地的livehouse里天天演唱SteelDragon的歌曲,但因为克里斯太过狂热和执拗的性格,导致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甚至连乐队其他成员也受不了,克里斯惨遭乐队开除。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恰好SteelDragon的主唱离队,鬼使神差之下,克里斯居然成为了他们的新任主唱,开始了自己的摇滚巨星之路……

摇滚巨星介绍 摇滚校园介绍顽强的D:终极大师之作介绍神秘列车介绍音乐救赎者介绍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介绍天鹅绒金矿介绍给我庇护介绍席德与南茜介绍大门介绍最后的日子介绍控制介绍飞越美人谷介绍迷墙介绍魅影

如此励志甚至鸡汤的故事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假?但影片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的原型人物叫做TimOwens,如果你对摇滚、金属乐足够了解的话,肯定听过他的大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重金属乐队JudasPriest(犹大圣徒)的前主唱。其貌不扬的他在1996年顶替了离队的传奇主唱RobHalford,成为乐队历史上第三任主唱。Tim的声音条件出色,丝毫不逊于前任,无奈RobHalford有着金属上帝的美誉,纯草根出身的他资历与之无相差甚远,但他用一首一首歌,一场一场演出慢慢征服了挑剔的观众。

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是一个没有工作的摇滚青年,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一所学校教书,迂腐的教学环境让他无所适从,在偶然间发现了学生们身上的音乐天赋后,他把孩子们带入了摇滚乐的世界……叛逆的故事加上孩子们的纯真让影片显得格外可爱,杰克·布莱克的搞笑功夫也为影片增色不少,除了这些像冰激凌一样甜腻的外,林克莱特还借角色之口表达了对商业音乐的不满,是一份写给纯粹摇滚乐的情书。

相信这部影片的不少成本都花在音乐版权上了,因为片中可以听到的乐队都非常大牌,Black Sabbath、AC/DC、Deep Purple、LedZeppelin、Cream、The Who、TheDoors……当然,杰克·布莱克还为影片创作了多首不错的歌曲,让影片自始至终处于摇滚乐的包围之中,如果你不了解摇滚乐,如果你想要去了解她,这部影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是杰克·布莱克在《摇滚校园》里还没玩够,他随后又主演了一部更加恶趣味电影《顽强的D:终极大师之作》。影片区别于《摇滚校园》中的励志温情路线,《顽强的D:终极大师之作》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屎尿屁喜剧,片中随处可见对摇滚乐的疯狂崇拜。比如启发杰克走向好莱坞之路的情节里,前BlackSabbath主唱Dio从海报中走出,为他的前路指引方向,而影片中的情节点是找到传说中的Van Halen使用过的恶魔拨片。

片中两位主演杰克·布莱克、凯尔·加斯组成的乐队TenaciousD(顽强的D)是真实存在的,乐队成立于1997年,两人的这支搞笑摇滚乐队已经发行过三张专辑,所以在片中你听到的大部分音乐都是这支乐队的原创歌曲。电影在2006年推出后,乐队人气暴涨,甚至登上了世界最大音乐节之一Rockam Ring的舞台。

影片由发生在猫王的故乡孟菲斯的三段独立又互有交叉的故事组成。其中一则讲述一对日本情侣来到这个有些落魄的摇滚圣地膜拜,他们喜欢猫王、CarlPerkins,沉迷于音乐的世界中,参观那些别人眼中毫无意义的景点,在孟菲斯破败的小旅馆里,随着音乐轻解罗裳,享受世界上最孤独的浪漫……

影片中充满了摇滚乐独立、不羁的气质,又用外来者的眼光对这座破败的城市进行空间化的展示。猫王是串联起三个独立故事的关键线索,甚至以灵魂的方式降临到他们居住的这座廉价旅馆里。《神秘列车》由著名导演、摇滚乐迷吉姆·贾木许执导,在结构上启发了昆汀·塔伦蒂诺的名作《低俗小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独立佳作,曾经入围戛纳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在评论界也广受好评。

这部公路喜剧对摇滚乐的分支金属乐进行了解构性的善意嘲讽。故事讲述法国黑金属乐队DeadMaKabés必须去参加欧洲大陆的一系列音乐节,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吊丝四人开着一辆旧车,开始了一段搞笑的音乐之旅……片中对金属乐中一些中二的外在表现进行了解构,诸如在阁楼里举行地下宗教仪式时被妈妈敲门,颇有反差萌的效果,但内核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达成和解,观众一边嘲笑他们一举一动,一边会有泪珠在眼前划过。

《音乐救赎者》中音乐节里的场景是在法国著名金属音乐节Hellfest实景拍摄的,片中很多音乐梗只有真的了解这些音乐才能体会更深,也有不少乐迷表示影片(自)黑的太过分而让人无法接受,最后与现实生活妥协的结局也多少有些泄气。此外,片中还有多处致敬TheBeatles的地方,无论你喜欢摇滚还是金属,在这部影片中都能找到有共鸣的地方。

当摇滚乐的中二遭遇漫画式中二的设定,这部《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堪称中二值MAX。毕业旅行的客车遭遇车祸,全班同学都上了天堂,唯独神木隆之介饰演的大助下了地狱,这让他非常不甘心。为了能够上天堂(听起来怪怪的),他必须在摇滚乐对决中战胜地狱摇滚乐队的恶鬼,才有机会在六道轮回中进入天堂道,而此前从未有人做到过……

影片的布景十分亮眼,用漫画式的美学渲染出地狱里的恐怖情景。影片虽然有着奇观化的外表与摇滚乐的格调,故事内核其实是日式的亲情与励志,最终的故事发展也难免套路,不过在地狱里开演唱会的大脑洞场景还是值得一看。

或许是史上最华丽最堕落的摇滚电影,嗑药般的视觉营造和暧昧的故事再现了最疯狂的20世纪70年代摇滚圈,你很容易就可以将片中的角色与Lou Reed、IggyPop、David Bowie等等这些摇滚巨星一一对应起来。当然影片在故事层面也没有完全照搬Iggy Pop与DavidBowie的现实羁绊,更多从戏剧角度出发对故事进行再加工,让影片故事更加打动人心,但无论如何,对于喜欢艺术摇滚的朋友这部影片是必修课。

影片的两位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与伊万·麦克格雷格在片中有一段激情缠绵戏,在拍摄这段戏份时两人十分投入,以至于没有听到导演喊停,继续在众目睽睽之下干柴烈火,当发现事情不太对劲停下来后,看到全剧组一言不发的盯着两人,气氛有些微妙……据说后来克里斯蒂安·贝尔再也没有理过伊万,也许是两人入戏太深吧。

当伟大的乐队遇到伟大的导演,再加上一点点偶然,促成了一部伟大的摇滚电影——《给我庇护》。美国直接电影的代表导演梅索斯兄弟原本只是想简简单单的纪录下RollingStones(滚石)乐队的壮举——在加州奥特蒙特的高速公路附近举办一场完全免费的演出。镜头跟随导演的脚步,深入到了乐队、乐迷、主办方三者之间,纪录下了这场摇滚史上最疯狂的演出背后的隐患。

梅索斯兄弟的镜头不仅纪录下了这次骚乱,还有那个年代里摇滚乐迷的神态,他们举止奔放,神情迷醉,16mm的摄影机用镜头纪录下了他们最真实的状态,而不是后来电影中的再演绎。影片的音乐部分十分出彩,你可以听到最棒的RollingStones现场,Jumpin’Jack Flash、Street Fighting Man、Love in Vain、GimmeShelter等等名曲肯定会满足你的摇滚胃口。

如果你不了解朋克音乐,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了解SexPistols(性手枪)乐队的话,可能很难理解席德与南茜的作死意味着什么。《席德与南茜》讲述了传奇朋克乐队SexPistols的贝斯手席德与女友南茜从相识、相知,再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他们沉溺于毒品与性爱,质疑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用暴力而非理性对待问题,满脑子无政府主义思想,无可救药的走上浪漫与自毁的道路。席

影片用非常现实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的传奇故事,加里·奥德曼演绎生涯中首次挑大梁,饰演了席德,稍显青涩的演技与席德的气质还有几分契合。在音乐方面,也许是因为版权问题,乐队并未大范围使用SexPistols乐队的歌曲,不过你依然可以听到许多英国味十足的摇滚歌曲,I wanna Be Your Dog、My Way、Love Kills等等。

TheDoors是美国迷幻摇滚杰出的代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忧郁的诗人气质、反主流文化的姿态,让他成为最早被人崇敬的摇滚英雄,这部乐队同名影片就为我展现了TheDoors从组建到主唱莫里森的自杀的过程。左派导演奥利弗·斯通丝毫不避讳用镜头展示莫里森对毒品和酒精的痴迷,拒绝对他的形象进行美化,自始至终暗示他的生活与死亡之间的联系,因此这也是一部让歌迷心碎的影片。

影片筹备多年,汤姆·克鲁斯、约翰尼·德普、约翰·特拉沃尔塔、李察·基尔等曾传出将出演吉姆·莫里森,最后由著名影星方·基默出演了这位传奇主唱,导演把他在片中的表演与TheDoors乐队的原始录音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逼真的化妆效果,真的会让人误以为是吉姆·莫里森亲自出演了这部电影。歌单方面,TheDoors的歌曲自然必不可少:Break on Through、The End、Ghost Song、When the Music’s Over、LightMy Fire等经典名曲都在片中出现。

片如其名,讲述的一位疲惫的摇滚音乐人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不用怀疑,这位音乐人的原型正是Nirvana乐队的传奇主唱柯特·科本。柯特·科本的自杀原因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影片中他成为物欲横飞的商业社会的牺牲品,人们只需要作为镁光灯下的摇滚巨星,无人知晓他内心的挣扎和孤独,个体的情感无处存放,只有以极端的方式最后一次证明自我的存在,虽然导演没有明确展示他的自杀,但每个观众心中都已知道这个答案。

虽然有些观众觉得本片空乏的剧情让人难以忍受,但你不可忽视导演格斯·范·桑特利用出色的剪辑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声画空间,让观众从情感上靠近并体味这颗濒死的绝望之心。Nirvana创造的音乐神话至今影响着世界,不久前国内某部影片还恶搞了《Nevermind》的专辑封面来营销。影片中有两首音乐人迈克尔·皮特的原创歌曲,Deathto Birth、That Day,以影片主题紧密扣合。

太多摇滚音乐人迷惘在时代的洪流中,选择用自毁寻求某种出路,《控制》讲述的就是另一位走上这条毁灭之路的天才歌手伊恩·柯蒂斯,著名后朋克乐队JoyDivision(欢乐分裂)的主唱。影片遵循了传记片的技法,表现他如何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如何在摇滚乐中释放自我,如何成为一代摇滚巨星。在影片的最后,他与不久前去世的LinkinPark主唱查斯特·贝宁顿一样,选择用自缢的方式离开了这个该死的世界,年仅23岁。

安东·寇班毫无疑问是最适合这部影片的导演,他以摄影师的身份为JoyDivision工作多年,而影片的剧本来自伊恩·柯蒂斯的遗孀德博拉·柯蒂斯,她也是这部影片的制片人之一,JoyDivision对于影片的支持体现在音乐方面,Dead Souls、Love Will Tear UsApart、Atmosphere这样的名曲都可以在片中听到,其他乐队的歌曲包括David Bowie的Drive-In Saturday、IggyPop的Sister Midnight、Supersister的She Was Naked等等。

这部极具邪典气质的摇滚音乐片近来常被人提起,影片导演是擅长拍摄情色电影的罗斯·梅尔,而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这是“大拇指”首次以编剧身份投入到影片的创作环节,而故事的尺度让人瞠目结舌:三位丰乳肥臀的美女想要成为摇滚明星,她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步步牺牲掉了原本自己拥有的一切,在她们获得成功之时,厄运也随之降临……

影片中将摇滚圈描绘成酒池肉林,堕落之极的世界,在这里你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拍摄情色片出身的罗斯·梅尔用快节奏的剪辑、铺天盖地的叠印、剥削般的肢体展示来表现纸醉金迷的摇滚圈,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亲自用画外音对影片故事进行补充和总结。

《迷墙》是一部难以超越的电影,不仅仅因为导演艾伦·帕克将影像与音乐结合的如此完美,更因为伟大的摇滚乐队PinkFloyd!影片将他们的专辑《Wall》完完整整的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故事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史,破碎的家庭,填鸭的教育,不圆满的爱情,欲望的沟壑,反战的情绪,整部影片是对70年代西方世界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抽象化总结,即使现在看来,每个人都能从这堵迷墙里找到到属于自己的角落,落脚之后再次起飞寻求自我的解脱。

与其是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这是一部超长版MV,PinkFloyd的同名专辑时长81分钟,而这部95分钟的影片将整张专辑囊括其中。在视觉层面,导演也完全以音乐的故事与主题为主导,取代了传统电影中的线性叙事,用象征性的视觉元素配合音乐中的唱词,将原专辑中存在主义的时代命题完美呈现。事实上,在录制这张专辑之前,PinkFloyd已经有了将专辑拍成电影的打算,而当导演艾伦·帕克找到他们时双方不谋而合。实际开始工作后,两种艺术的碰撞使得乐队与导演之间摩擦不断,但最终,这部伟大杰作顺利问世。

这是一部真正的邪典摇滚电影,影片根据《歌剧魅影》改编,用摇滚乐取代了歌剧舞台。著名音乐人保罗·威廉姆斯在片中饰演了邪恶的音乐制作人,他不仅剽窃了男主角原创的音乐,还将他毁容,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的男主角展开了自己的疯狂的复仇。

影片的导演是“希区柯克的门徒”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叙事上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惊悚电影,在视觉上将摇滚元素与暖色的大色块结合,视听语言上又融入了帕尔玛独特的个人风格,最终他把影片打磨成了一部好看又好听的摇滚歌剧。高潮戏在一场类似DaftPunk视觉风格的演出中上演,激烈的摇滚,迷幻的视觉冲击,扣人心弦的复仇故事同时刺激着观众的各个感官。影片在上映初始并不被大众认可,但随着评论家们对影片艺术价值的坚持,影片逐渐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或许是最出名的一部关于金属乐的纪录片,镜头跟随导演山姆·邓恩的步伐走遍世界各地,探寻金属乐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恶之花。人类学出身的导演几乎探访到了地球上最重要的金属音乐人,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Slipknot或RobZombie对着镜头讲述自己成长的环境如何影响了音乐的品味,听Motorhead的Lemmy为你讲述自己巡演路上的趣事,BruceDickinson告诉你为何他是最伟大的重金属主唱,Alice Cooper和BlackSabbath会争夺谁是第一支金属乐队,在影片末尾导演还会来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探访北欧黑金属怎样利用谋杀、纵火等事件扩张自己的影响力…

作为纪录片,导演纪录下了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共采访了36位各个年代、各个国家、各个金属风格的音乐人,涉及的层面包括金属音乐的产生、社会影响、与传统宗教的关系、文化形态、意识形态、舞台风格等等,是一部了解金属音乐较为详实的百科全书。片中的配乐也全部来自著名的金属乐队,包括Accept、Metallica、ArchEnemy、Enslaved、Emperor、Iron Maiden、Cannibal Corpse、Motorhead、Slayer等等。

上文中提到北欧的黑金属音乐借着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事件壮大了其声势,《直到光芒把我带走》就更加细致的向你展示挪威黑金属音乐的前前后后。这些乐手们在镜头前并不想谈论音乐创作的话题,而是向你表达对文化霸权、消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本民族古老文化的崇拜,对音乐丝毫不妥协的态度,当然,他们还不可回避的提到了黑金属历史那些杀人纵火的案件,甚至有些被访人的采访是在狱中完成的。但是我都得面对现实生活不是吗?镜头也纪录下了这些神秘乐手们在现实中的身影。

略微有点讽刺的是,尽管乐手们在银幕上痛斥对音乐商业化的不满,但这部影片在北美上映时,单银幕均票房达到7246美元,成为当时首映电影中的票房第二高的影片。正如著名电影杂志《TheVillage Voice》所言,影片制作者臣服在影片主题之下。这是一部拍给亚文化的粉丝电影,无论他们在银幕上说什么,都会得到受众的顶礼膜拜。

这是一部拿奖无数的纪录片,甚至一度有望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影片的另一个译名《金属大叔要成名》直接说出了影片的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风靡一时的摇滚乐队Anvil突然消声灭迹了,几十年后导演在加拿大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他们,主唱Lips已经50岁了,开着餐车为幼儿园送配餐,谁都无法将他与摇滚明星四个字联系在一起,但Lips心中依然怀揣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他找到乐队的老鼓手Reiner,两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再次启程去追寻自己的摇滚梦想……

一部真诚的感人至深的作品,无论你是否喜欢摇滚乐,都会被他们的执着和热枕打动。他们背起吉他以Anvil的名义,在欧洲大陆上开启了一轮新的巡演。巡演路上注定不会太顺利,虽然有时可以在音乐节上演出,但也会遭遇被主办方临时取消白跑一趟,有时甚至只有五个观众来看他们演出,但他们依然为这五个乐迷奉上最棒的演出。最后,他们在日本的露天音乐节上演出,几万观众来到现场欣赏他们的表演,他们的梦想似乎终于达成。

上文提到的多部电影中多多少少都会有Lemmy的影子,这个看似不苟言谈的丑陋的英国乡巴佬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摇滚明星之一,他对酒精、性的狂热世人皆知,他和他的Motorhead乐队让人肃然起敬。影片纪录了Motorhead主唱Lemmy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没有像《金属精神》里那样辛酸又励志的故事,而是纯粹对于摇滚巨星生活状态的全景展示。

或者说,Lemmy的生活方式定义了摇滚巨星的生活方式,就如他在各种所唱:“你知道我是天生的失败者,赌局上的傻子,但宝贝,我就是喜欢这样。”他的歌声中处处是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只有享乐主义才能从他口中得到褒奖。

英国红极一时的摇滚乐队SpinalTap来到了美国,著名导演罗伯·莱纳(《怦然心动》、《危情十日》)纪录下了他们首次北美巡演幕后的故事,他们的每任鼓手对会神秘死亡,每场演出都会有让人啼笑皆非的状况发生,成员们开始互相拆台……这支伟大乐队最真实的一面被导演纪录了下来,原来摇滚明星们个个是小人!

什么?你在网上查不到这支乐队?这就对了!因为这支SpinalTap乐队是导演虚构的!罗伯·莱纳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了这部喜剧电影,讽刺了乐队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明星光环下卑鄙的一面。影片上映于1984年,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许多美国观众都被导演耍的团团转,这也难怪,影片拥有逼真的舞台演出、专辑内页、乐队周边、纪实的影像风格,任何人第一时间肯定都以为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