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流中要避免的三種心態

日常生活中,你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甲、乙、丙三個人激烈爭論着,原因是三人合作完成一件事卻沒有做好它。於是,甲説:“都怨你們,早知道你們的能力是這樣的,我就不和你們一起做事了,真倒黴!”乙説:“我覺得這件事情之所以沒有做好,第一是因為我們事先了解得資料還不夠,二是因為三個人的力量沒有往一處使。”丙則説:“都怪我,是我自己能力不夠,連累了你們。”

日常交流中要避免的三種心態

無論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還是日常相處的同事朋友,這樣的對話在我們身邊似乎經常聽到。但實際上,這段話恰恰反映了與人交流時的幾種典型心態。

甲用長輩的口吻指責另外兩個人,顯然是出於家長心態。一般來説,家長心態的表現:為對人刻薄,喜歡挑別人的缺點。一個人的家長心態是從父輩那裏獲得的。小時候父母怎樣對我們,長大後我們就可能擁有什麼樣的家長心態。這類人很喜歡批評別人,或提出建議強迫你接受,要不就是喜歡干涉別人的生活,把你當作小孩一樣照顧。

乙則屬於冷靜、穩重、明理的成人心態,既不挑剔別人,也不衝動任性,而是很有主見,處事有計劃,臨陣不慌。長期處於成人心態的人,喜歡純邏輯思維,他們做事很少講感情,為人不夠幽默,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與他們相處也是件非常乏味的事。

丙卻像做了錯事一般,一個勁地求大家原諒,正處於孩童心態。處於這種心態的人,表現得感情用事,而且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影響。

那麼,該怎樣調整自己,使這三種心態保持平衡呢?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用家長心態與人交往,就應該注意客觀地觀察,學會聆聽,少批評、挑剔別人,多采納別人的正確建議,讓你的生活多一點隨意和感性,你就會快樂得多。

如果你是個非常理性的人,那最好把自己的成人心態放低一點。可以試着讓自己放鬆,允許自己的感情適當地得到宣泄。建議你經常看一些喜劇或笑話,讓自己像孩子一樣樂一樂。

經常處於孩童心態的人,遇事最好能冷靜分析,避免感情用事。凡事問問自己“我想怎麼做”,而不必顧及別人的喜好,以免失去自我;多訓練自己對他人負責,而不是過多地依賴別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自己正處在什麼心態,然後找出最為恰當的心態與人交往。這樣一來,你會擁有許多朋友,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