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

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現在分享的是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

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1

教育的最大死敵

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煩”

每次孩子出現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的總是老師。

每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都是:

“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忙,可以晚一點再説嗎?”

每一次“晚一點”,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絕了教育孩子。

先捫心自問,是不是每次把孩子送到學校後,都會鬆了一口氣?

在學校裏,孩子有老師管,有同學幫助,還有整個學校為孩子保駕護航。

學校和老師當然會盡全力保護和教育孩子,可回到家後呢?

有些家長工作太忙,每天甚至不能跟孩子説上幾句話;

些家長力不從心,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

北大教育專家提醒,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終將會變成悲劇。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知識以外,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

有研究發現:

父母越守時,孩子越會遵守紀律;

父母越嚴格,孩子成績越優秀;

父母一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強。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父母。

教育孩子不能圖省事,更不能怕麻煩,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
  

老師不是萬能的

老師能做的很有限

如今,家長羣十分流行,家長們都習慣在羣上問孩子的情況。

這個家長問“感覺孩子最近退步了,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啊”。

那個家長説“俊俊最近作業很馬虎,希望老師多花些時間在他身上”。

一兩個家長問還好,可所有家長都爭着提問,哪個老師扛得住?

家長對孩子的擔心,老師能夠理解。但老師也希望自己的辛苦,能夠得到家長的體諒。

老師真的不是萬能的。

老師不可能保證所有孩子都考滿分。

老師不可能不休息,全天候照顧每一個孩子。

老師不可能做自動客服,隨時隨地給家長解決疑問。

老師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對所有孩子都多花些時間。

教好一個孩子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

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裏成長的孩子要心理陽光很多。

而這個是老師給不了的,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

説一千道一萬,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

每次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總有父母大搖其頭:

“我要賺錢養活一家子,哪有那麼多時間管孩子?”

那些覺得賺錢最重要的父母,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貢獻給工作,以至於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長。

等到孩子教育失敗了,才真正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説過這麼一段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

父親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母親決定了孩子的人性温度,老師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

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可你不一樣,你就是孩子世界裏的唯一。

教育好一個孩子,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的。

但在這三者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品德、習慣、人生興趣、幸福感養成的地方。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投資孩子的未來,是每位父母必須做好的事業。

教育無法重來

請對孩子親力親為

兒童心理説: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第一種: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種: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種: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和態度,講明道理,切忌發火、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

第四種: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邊鼓掌。

成績並不意味着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

第五種:共同成長的陪伴。

董卿説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越是優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親力親為。

曾經,一個男孩和爸爸互動的小紙條感動了全網。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歸,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於是,兒子把想跟爸爸説的`話都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門口或茶几上,紙條上既有他的心裏話,也有他想問的數學題。

爸爸看到,就會在紙條上寫下回復,父子兩人雖不能“朝夕相處”,卻可以“紙條傳情”。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曆程。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並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

記得一位作家説過:“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

陪伴並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個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業上的難題;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玩具、遊戲……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有一句話説得好:父母和孩子,從來都是一種相互成全的狀態。

父母為了孩子,固然是拼盡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這裏,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世上最完全的依賴、信任和愛戴。

哪怕我們在外一事無成,可回到家裏,我們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們一生最光榮的稱號。

趁着孩子還未長大,趁着我們還未變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也是任何成功都無法超越的榮光。

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懶

那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我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報最貴的補習班?還是送去貴族學校?

但其實我們忘了最重要的,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網友回憶起多年前的一幕,依然熱淚盈眶:

讀書時,媽媽就坐在旁邊給她削鉛筆,每天陪着她寫作業。

可媽媽並不識字,只認得自己的姓名。為了孩子,卻強迫自己讀書識字。

所謂教育,就是大人陪着孩子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

父母和孩子就是最好的戰友,為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

孩子成長得很快,能夠陪伴教育的時間並不多,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沒有用心陪伴。

再好的老師,都比不過父母的言傳身教。

再好的學校,都比不上給力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父母自帶光芒,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温度;

老師認真負責,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盡己所能去照亮孩子。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怎樣的人。

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2

一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孩子來説更為健康有益。

家長們不要一味的給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各樣的活動。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隨心所欲的隨性玩耍時間。

二引導孩子關懷他人

每一個快樂的孩子都需要能感受到與他人的有意義的交集,瞭解到自己對於他人的意義。

要幫助孩子發展這種感覺,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與他人接觸。可以引導孩子陪他一起整理家中的舊玩具,一起捐給慈善機構,幫助那些窮苦困難的孩子;也可以鼓勵或帶領孩子參加義工活動。

有專家指出,不管孩子年齡有多小,他們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並漸漸地養成樂於助人的習慣。

三鼓勵孩子多多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多帶動孩子做做運動,比如玩球、游泳、跑步、騎自行車等等。

經常運動的孩子能提高體能,也會變得更加開朗。保持多運動的生活還能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還能讓他變得更加開朗。

多運動還能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父母教育最怕教不到點上 第2張
  

四小事不管大事必管

孩子必須有自己的自由的時間,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這是他的自由,沒有自由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主見,獨立性差。在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得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須學會服從。比如上學這件事,這是沒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樣哀求,都必須遵守這個規則,如果他逃學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五體罰與批評要把握分寸

目前體罰孩子是否正確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是否體罰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對於四五歲以下的孩子,體罰是必要的,因為批評教育是無效的,他們甚至都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話。而在孩子長大以後,體罰變得無效了,這就要父母講道理了。體罰只能增加他們的暴力意識。

六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七説服教育

説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着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八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

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