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

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親子教育是親”與“子”的共同成長的教學模式,這兩者都要受到教育,而父母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親子教育強調的是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四者合而為一,下面分享的是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

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1

一、不能“拔苗助長”

今天的家長普遍存在“心急”的焦慮心態。

孩子的雙休日,不是美術班就是鋼琴班,不是奧數就是作文。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還會佈置作業,把孩子的時間填得滿滿的,好像孩子是永不停歇的“陀螺”。

其實,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最好的學習、最好的成長。家長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等待”,靜等花開。

正確的教育態度是在認識孩子年齡特徵的同時適時地去培養引導孩子。

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開放,梅花就要等到冬季才綻放。在嘲笑“拔苗助長”的農民時,家長不要也成為“拔苗”的人。

二、不能“越俎代庖”

孩子的事情本該孩子自己做,可現在保姆式父母普遍存在。只要孩子成績好,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做。

家長盛飯,家長疊被子,家長包書皮,連刷牙的牙膏也是家長擠好。有的家長甚至認為這樣面面俱到照顧好孩子就是合格家長。

其實,真正的好家長不是代替孩子做,而是教會孩子做:教會孩子洗衣、拖地、做飯等簡單的家務勞動;教會孩子待人接物、整理書包、書桌等等……

那些整天盯住孩子學習而忽視孩子自我成長的家長,不是好家長。

三、不能“吹毛求疵”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100分,每次作業都是全對,每項活動都是優秀。許多家長對孩子始終都是“不滿意”,始終都在指責孩子的不足。

一個始終得不到家長肯定的孩子,一定會不自信。不自信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家長千萬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甚至苛求孩子。

兒童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鼓勵孩子、賞識孩子,要為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鼓掌、點贊。吹毛求疵的家長,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
  

四、不能“一曝十寒”

教育貴在堅持。成功的孩子背後,必定有堅持教育的父母。

家庭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家長要善於學習,有針對性地加以教育。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聽父母説話中學會開口講話的,讀書習慣也要依靠父母的幫助逐漸養成。

睡前講故事,是養成孩子良好讀書習慣的最有效方法。家長要堅持天天講、月月講。長期以往,孩子就愛上了讀書。家長如果“一曝十寒”,教育只能半途而廢。

五、不能“本末倒置”

很多家長聚焦孩子的往往是“成績”,而不是孩子的全面發展。

成績好、品行不好,成不了好孩子。要培養品學兼優的孩子,切記“品”在先,“學”在後。如果本末倒置,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會是“次品”。

因此,家長要把孩子品德培養放在第一位,從小培養孩子懂禮貌,守規矩。“人無德不立”,一個不講文明禮貌的孩子,即使成績再好,長大後也是難以適應社會的。

孩子的品行要從小培養,從小事培養: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好吃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得到別人幫助要主動説“謝謝”,打擾了別人要説“對不起”等。

六、不能“暴風驟雨”

孩子一旦犯了錯誤,有的家長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大打出手,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沒有孩子不會不犯錯誤,孩子就是在犯錯中不斷成長起來的。一個從來不被允許犯錯誤的孩子是危險的。

家長要學會寬容孩子、理解孩子,儘量少批評孩子,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

有些孩子愛撒謊,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體驗過説真話的代價。因此,家長要變“暴風驟雨”為“和風細雨”,才能收穫“春風化雨”的效果。

七、不能“一廂情願”

教育豈能“強按牛頭喝水”?有的孩子沒有音樂細胞,卻被父母強求“痛苦地”學習鋼琴,怎麼會學有所成?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興趣愛好,家長要因材施教,充分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不尊重孩子發展需求的家長,難以把孩子培養成才。

家長千萬不能以自己的興趣要求甚至強求孩子,要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八、不能“南轅北轍”

盧梭説:“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不懂養花的人很難養好花,如果天天給仙人掌澆水,仙人掌怎麼能不死?給孩子錯誤的教育,就等於走錯了方向。

就如《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所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

不懂教育的家長,就會以愛的名義給孩子批評、敵意、諷刺等錯誤的教育。

九、不能“自暴自棄”

有的家長説“我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繼而對孩子撒手不管,結果可想而知。

即使孩子成績暫時落後,家長也不能失去教育的信心。

愛因斯坦《小板凳》的故事告訴我們,愛因斯坦在學校讀書時,動手能力是最差的,但他從來沒有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因此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

家長必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鼓勵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有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童年。

十、不能“好高騖遠”

孩子的發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追求過高、過快,讓孩子失去成長的信心與樂趣。

孩子剛學寫作文,基本要求應該是文通字順,如果規定他每篇作文必須寫1000字,孩子就會失去作文的興趣。孩子學彈鋼琴必須從指法練習開始,不能越過指法練習直奔鋼琴曲彈奏。

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把基礎打好,孩子才能在成功的路上穩步前行。

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2

1、認知情緒 瞭解本源

管理自己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夠識別出自己的各種不同情緒。家長可以隨時指出孩子各種情緒的名稱:生氣、自信、自豪、孤獨等等,不斷的豐富孩子自己的情緒詞彙庫。

家長一般都能有意的去跟孩子進行共情。其實,共情的功能之一就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當時的感覺。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於各種語言的反感,會導致他對於這樣的情緒識別也很反感。我們可以考慮先讓他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之後,再回頭來跟他聊剛才的情緒感受。

孩子自己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表達這種情緒出來,而準確的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情緒處理的開端。

2、跟孩子一起去品味美好事物

家長可以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生活細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很容易被忽視略過的,當家長指給孩子看,就是延長和擴大這些瞬間。

而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途徑是:存儲美好。給美好的事拍照、錄像、寫文字記錄或者存檔,經常同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一個個美好的瞬間。

品味美好,也能夠通過分享來進行。

不能強迫孩子分享。而應當鼓勵孩子去主動分享,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箇中趣味。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分享,大多數是因為他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的能力也有限,對環境感到一種不可控。這些大人都應當理解。

家庭教育中的10個不要 第2張
  

3、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平時不應當過分關注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不足,而多去發現孩子身上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了,就要及時肯定,久而久之,孩子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不斷髮展。

現在的家長對於能力上關注太多。我們常常這樣想象,在孩子長大後,哪一樣能力有機會得到充分發揮,這是不確定的,但是好的性格和品格卻總是有用的。能力很有可能被埋沒,但品格卻永遠不會。

4、對成長的強調

普通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成長時感到欣喜,對孩子來説,成長是他們的全部,所以顯得更加重要。每當孩子進步時,我們應當及時指出來。應當讓孩子在和過去的比較當中發現和知道自己正在成長,這比讓他看到自己一成不變更加振奮人心。

成長和努力不斷循環,這是最能體現孩子的自身價值的。抓住時機,發現孩子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是比昨天的你更優秀的!

5、培養興趣愛好

興趣的作用,除了陶冶情操、休閒等等。更像是一個心靈上的朋友,可以在歡樂時同它分享、也可以在憂傷時同它傾訴。興趣愛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感是非常寶貴的,這也是快樂的重要來源。

當你做你自己愛好的事情時,你會全神貫注,甚至忘記了時間。當孩子進入了自己的世界,不斷享受自己的興趣的時候,我們不應當去打擾,而應該默默的守望孩子,並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6、給孩子一個心理玩具

心理學家在進行提升幸福感的實驗時,發現有一些看似普通、甚至有點幼稚的做法竟然能極大的提升幸福感。譬如,記錄當天發生的一件美好的事,並解釋為什麼你感覺很好;寫下能展現你美好的一面的事情,並且每天去温習。

假如你的情緒有些低落,可以把這些美好的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品味。或者每天睡覺前或在自己的空閒時間裏,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回憶這些美好的事情,就是訓練轉念的能力。

家長每天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想美好的事。或者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筆記本,專門用於記錄他的.美好的事。或者是一個小白板、一面展示牆,隨時來記錄美好……

7、不做綁架孩子的情緒

有相關領域的專家研究得到,對孩子明確的告知家長的情緒,並不是合理的教育方式。跟孩子説:“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這樣做,媽媽不喜歡”,這樣的事情只會徒增孩子的壓力。家長應該儘量少的這樣説,大人的情緒反應,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孩子知道,既不必隱瞞,也不必過分表達。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非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8、接受自己孩子的消極情緒

孩子產生了消極情緒,家長不應當持有否定的態度。更不要説“這有什麼可怕的”、“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應該幫助孩子接受和識別,然後再教給他正確的處理辦法。

儘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同自己的分開。家長的勞累、委屈,自己去解決。不應該做不合理的掛鈎。並且只有當家長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家長才能不去否認這種情緒,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

9、給予孩子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認識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會知道,不應該急於讓情緒消弭,而是要給孩子機會去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鍊着從而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就得到了一次鍛鍊。

10、教會孩子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泄法:打枕頭、撕紙。其實這些宣泄法指的是,要以破壞性最小,最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泄消極情緒;

傾訴法:聊天、寫日記、隨心所欲的畫畫;

鎮靜法:數一串有長度的數字、深呼吸;

轉移法:看景色、運動、聽歌、做自己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