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藍個人資料簡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主要作品

於藍簡介

於藍,漢族,遼寧岫巖人,演員,藝術家,事業家,曾用名於佩文、韓地。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演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修班;1949年開始登上銀幕....

於藍個人資料

於藍,漢族,遼寧岫巖人,演員,藝術家,事業家,曾用名於佩文、韓地。

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演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修班;1949年開始登上銀幕;1981年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併成為首任廠長。

於藍個人資料簡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主要作品

於藍照片

於藍​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於藍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遼寧岫巖

出生日期: 1921年6月3日

職業: 演員,事業家

主要成就: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代表作品: 《翠崗紅旗》 《龍鬚溝》 《烈火中永生》等

曾用名: 於佩文、韓地

於藍個人簡介

1938年肄業於北平輔仁女子中學高二。同年赴延安,先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女子大學學習。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藝術工作團任演員,演出舞台劇《糧食》、《帶槍的人》等。

1940年起,在一些劇團任演員,出演《日出》等舞台劇。1945年在東北文工一團演出《血淚仇》、《日出》等舞台劇。1946年加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主演影片《白衣戰士》。1951年在影片《翠崗紅旗》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婦女向五兒的藝術形象。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4年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訓練班學習,1956年畢業後任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演出舞台劇《百醜圖》及高爾基的《小市民》等。 1958年回北京電影製片廠,主演的著名影片有《林家鋪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等。1960年在影片《革命家庭》中飾演母親周蓮,從青年演到老年,表演細膩、深沉、含蓄,,1961年在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演員銀質獎。

後來在一次下放勞動中從屋頂摔下,於藍的面部神經受損,失去了一個演員應有的控制表情的條件,以致多年遠離銀幕。於藍在1981年6月受命組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出任廠長,1987年任藝術指導。人們讚譽她“為了少年兒童,身上有一團燃不盡的火焰”。

此外,於藍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文聯第二至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和第五屆副主席。是第二、三、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主要作品

《白衣戰士》

《翠崗紅旗》

《龍鬚溝》

《烈火中永生》

《革命家庭》

《偵察兵》

《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

《尋找成龍》

獲得榮譽

1951年主演的影片《翠崗紅旗》獲得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攝影獎、文化部頒發的 1949一1955年優秀故事影片二等獎,每個主創人員為此獲得一枚獎章;

1962年在《革命家庭》飾演周蓮 獲得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62年獲得“22大影星”稱號;

1989年被授予建國40週年最佳影星;

1995年在世界電影百年之際獲得電影表演特別獎、中國電影世紀獎;

2005年被授予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9年獲第十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貢獻獎;

2009年獲第二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此外,曾先後榮獲由鄧穎超同志頒發的全國婦聯“救死扶傷”獎旗、“全國先進工作者”、“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廣電部勞動模範”、“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第九屆童牛獎孺子牛獎”等大獎;

並被推舉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中國兒童少年影視中心主席、全國政協二、三、五、六、七、八屆委員等。

相關信息

於藍不僅是江姐這個角色的扮演者,而且她還是決定把小説推向銀幕的發起者之一。1961年,住在醫院檢查身體的於藍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小説《紅巖》的連載。出院不久的於藍就先後接到歐陽紅纓和張水華的電話,三人決定將《紅巖》改編成電影,可是很快歐陽紅纓就被調去拍攝《小兵張嘎》。不久,編輯宋曰勛加入創作小組後,聯繫到小説作者羅廣斌、楊益言和劉德彬。因為當時所謂右傾錯誤,在小説署名中,並沒有劉德彬的名字。劉德彬在3個作者中“更樸實敦厚,言談很少”,但劉德彬在血泊中甦醒的記憶讓於藍很受震動。 

這部電影的拍攝本改編卻整整用了兩年。於藍和導演張水華到重慶逐個採訪了倖存的共產黨人,宋曰勛整理成20萬字的記錄。《紅巖》穿插了大量人物,在電影改編本中很難集中一條主線敍述。於藍南下廣東,見到夏衍,用了3天才將手中的材料彙報完,當時夏衍忽然問了一句:“你們怎麼不寫江姐?”。於藍當時並不能理解夏衍的意圖:“不是寫了江姐的兩場戲嗎?”夏衍説:“江姐有丈夫、孩子,丈夫犧牲了,自己又被捕了,觀眾會關心她的命運的。”夏衍最終決定,突出江姐和許雲峯兩人作為主線,不到一週就寫完了劇本。當上主角的於藍説她起初對劇本並不滿意:“小説裏那麼多精彩的鬥爭都沒寫。”導演張水華知道她極其認真,就用半命令的口氣告訴她:“於藍,就按這個本子拍,你不許再提反對意見了。”

在劇組中,於藍還曾擔任過一段時間副導演,她向張水華推薦趙丹演許雲峯,張水華有些顧慮,擔心趙丹因為不是絕對主角不肯出演,於藍就親自給趙丹寫信,結果趙丹很快答應了。在劇組裏,於藍是女主角,但是危險和辛苦的活卻搶着幹。有一組鏡頭,俯瞰嘉陵江上的軍艦,需要攝影機升到江面上6米的高度。當時沒有飛機航拍,只能將升降機架在船上,於藍自告奮勇當安全組的組長,每次拍攝前都要自己佈置檢查,確認安全後才讓導演和攝像開始指揮。拍完後,於藍還和照明組一起扛沉重的燈具和電線。

1921年,於藍出生在遼寧岫巖,原名於佩文,早年失去母親,父親曾任地方法官。“九一八”事變後遷回關內,輾轉定居北平。“盧溝橋事變”後,於藍正在北平上中學。而當時住在新街口的於藍,經常見到日本的裝甲車在城裏橫行無忌。那時唯一的願望就是參加抗日,於藍在天津上學時期的同學幫助下,她們聯繫到平西抗日根據地的副主任黃秋萍。可是兩人就在去平西抗日根據地的路上遇到了麻煩,本來準備從香山赴平西,可是聯絡點被破壞了,她們就折到平民國小找地下組織的同學楊英華。可是沒有想到他們因為參與爆破被捕了,她們因不知實情,剛到平民國小就被逮捕了。

那時於藍17歲,趁着去廁所的機會,她把藏在袖口的聯絡密碼丟掉。她們被關進派出所,後來又被轉進憲兵隊。她和同學事先商量好,提供假姓名和地址。兩人是分開關押,那個同學恰好在另一間牢房裏遇到她們要找的楊英華,受楊英華的指點,“日本人會核實這些信息,越是假名反而越危險”。那同學就説出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於藍這邊卻一口咬定自己的口供。直到第二天,同學見面,在那同學的暗示下,於藍才改口説自己是害怕繼母責罵才用的假名字,經核實兩人才被釋放出來。釋放後,家裏得知她要去跟共產黨抗日,就派大哥於亞倫看着她,這使倔強的她離家抗日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在她的不斷説服下,大哥讓她離家,於藍悄悄與黃秋萍在北海旁的國立北平圖書館見面,在他的帶領下,躲過日軍、土匪一路到達平西。而後,楊成武將他們送往延安。從平西到延安,她走了兩個月。到延安當晚就是熱烈的歡迎晚會,於藍和趙路站在最後一排凳子上,看完整場演出,興奮不已。可是晚上回到窯洞,幾個人睡大通鋪,薄薄的褥子鋪在地上,晚上冷得睡不着覺,有一剎那,心中有一絲失望,可是第二天早晨起來,吃着窩頭喝幾口熱粥,就全都忘記了,又恢復了激情。在延安,於藍先後在抗大和女大學習,因為普通話標準,參加了一些話劇表演,1940年被調進了魯迅藝術學院的實驗話劇團。

成為演員後的生活仍然是艱苦的,好多年甚至穿不到襪子。調進魯藝後,經熊塞聲介紹,於藍結識了田方,兩人結婚的時候,韓冰送給她一雙襪子做禮物。興奮的於藍剛把腳伸進去就破了一個洞。襪子是他從家裏帶來的,都放糟了。夏天我都是光着腳丫穿草鞋,到了冬天,他們就用舊布褲子改成布襪子,裏邊蓄上棉花,穿棉襪子穿草鞋。大生產以後,他們開始紡線,再織成布,這樣才又穿上了棉鞋。 

解放前夕,於藍從話劇表演轉向電影。可是第一部電影《白衣戰士》卻讓於藍不滿意。導演和她都是新手,拍攝的時候,攝像不斷抱怨她眼睛睜得太大了、肩膀太薄。整部電影,於藍都在運用話劇的表演方式,“從頭到尾的表演都很緊張”。在工作中,無論面對什麼壓力,於藍絲毫不妥協。她的第二部影片《翠崗紅旗》,導演是當時上海知名的張駿祥,於藍扮演一名在低潮期等待革命勝利的紅軍家屬,這種敍事策略,為當時的革命電影注入了更多人性內容。但也招致當時一些非議,有人指責這個角色只是消極地等待革命勝利。第六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本來要給《翠崗紅旗》最佳影片獎,在這些觀念影響下,一名國內幹部極力反對,才改為最佳攝影獎。迫於這種壓力,編劇在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電影文學組的座談會上,不得不稱自己寫了“一個硬骨頭與軟骨頭之間的人物”。於藍當時還不知道上層這些背景,卻敢於直言,在會上發言毫不讓步:我認為向五兒反映了蘇區廣大人民羣眾所受的苦難,也反映了他們心中珍藏着革命的火種,他們等待着,也鬥爭着。……她不是軟骨頭和硬骨頭之間的人物,而是一位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母親。這次拍攝讓她找到了電影的感覺,於藍和攝製組在蘇區整整體驗了一個月生活。這部電影的成功,讓於藍當上全國政協委員。1954年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召開的時候,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剛結束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剛頒佈,周恩來點名讓於藍參加這次會議,還要她在大會上發言。

於藍另一部代表作《革命家庭》,這時她“開始感到一絲政治鬥爭的意味”。於藍扮演的主人公周蓮是一個東方式革命母親,影片取材於陶承的《我的一家》,從一開始這部電影就受到康生指責,認為這是歌頌“錯誤路線”。夏衍反駁説,即使在錯誤路線下,我黨的好同志也要歌頌。他堅持把電影拍完。1961年影片公映後,周恩來在香山接見中國電影工作者,握着於藍的手笑着説“你演了一個好媽媽”。這張相片就掛在老人客廳最顯眼的位置。《革命家庭》成功後,於藍被評為“22大影星”之一,又意外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人大代表還是以籍貫劃分,祖籍遼寧的於藍就成為遼寧省代表。“政協是各方面人士提建議的,人大是很多領導和代表討論國家大事的。”坐在遼寧省長身旁的於藍最初得到這樣樸素的結論,這也讓她興奮,至今她仍然能夠準確回憶出周恩來的《政府工作報告》。 

“文革”剛剛開始,她和田方就一同被打倒,兩人都被下放勞動,卻不許見面。於藍厭惡那些空洞的會議,只有參加勞動是最積極的。一次,他們小組負責修理屋頂,身為排長的於藍爬上屋脊,“我是排長,當然得照顧其他人,就自己去最危險的地方”。那天太陽很毒,身體虛弱的於藍忽然暈倒,從屋頂跌落。腰椎滑脱的於藍兩個月後才能下牀走動,但她立刻回到農場,被分配到豬場當飼養員,腰部的傷還沒有完全恢復,不能長時間彎腰,她只能跪着一點一點清掃。因為這次事故,於藍的面部摔傷,嘴脣下縫了五針,右側的臉部肌肉受傷恢復後神經受到損害,會有不自覺的抽搐,1974年拍攝《偵察兵》後,她不得不忍痛告別自己的演藝生涯。告別銀幕的於藍並不願意離開電影,開始學導演,命運卻再次給她的復出設置了一道障礙。“文革”結束後,北京電影製片廠準備將話劇《陳毅出山》改編成電影,武兆堤找到於藍,兩人又找到丁一山,組成最初的創作小組,可是剛復出的於藍被查出乳腺癌,連續做了兩次手術。

當於藍再次復出的時候,已是60歲高齡。1981年,已經60歲的於藍受命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併成為首任廠長。兒童電影製片廠剛成立時,在北影廠的傳達室後邊,一排楊樹後建了幾間平房,形成一條小衚衕,被稱為“窮街”,最初的設備都是於藍向廠家賒購的。直到80歲,於藍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休。但是,只要有兒童電影的活動和回憶,於藍幾乎從來不落。在擔任第五屆到第八屆全國政協代表期間,關於兒童電影的提案是她僅存的記憶,其他政治經歷卻大多被她淡忘,不再提及。

於藍和田方在延安時期結婚,他們的第三個兒子田壯壯是著名導演。

外界評價